有多少朋友们是被网球复杂的计分方式给劝退的。好端端的1234,非要写成15、30、40,40完了还AD,AD完了又回到40,你搁这儿给我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网球比赛为何要用这种另类的计分方式。

先来复习一下网球比赛的计分方式,一场比赛有三项统计盘区分,有朋友建议理解成大分、中分、小分。说起中分,倒是让我想起一位故人了。比如之前的中网女单第三轮,张帅2比0战胜米内恩,大比分2比0,这叫做盘。第一盘6比2,第二盘6比3,这里面的数字就叫局,而每局比赛大家在直播时候看到的15、30、40等数字才叫分,比赛中赢一个球记15分,第二个球记30分,第40分,那是不是可以简单理解为15、30、40对应的就是123了呢?

不行,网球比赛每一小节是先赢4球且净胜两球才算获胜。假如场上比分40比15的是3比1,那领先方再得一球就获胜。如果是40平再赢一球,就会显示ADG advantage占先的意思。占先一方再赢一球刚好加上两球也算获胜。但如果一方占先后的下一回合对手也追了一球,此时不会显示双方AD比分会再度回到40比40。接下来双方重新抢夺战弦,在平再循环。所以说在网球的记分规则下,15等于1,30等于2,40有可能等于3。

有的人可能会问了,干嘛搞得这么复杂,直接1234不好吗?也别A什么D占什么先了,咱就继续往后数。5678就和乒乓球羽毛球一样,领先两分,那你赢还不行吗?你还真别说19世纪末欧洲传教士把网球带进中国的时候,为了方便别人一起参加,还真就是这么干的。直到上个世纪,国内网球也都还是按照1234积分的。后来被人家国际网球协会给嘲笑了,说咱们不地道。而想要加入国际网协,咱就必须按照人家的方法去记分。
这种复杂的计分方式究竟怎么来的?网球起源于12世纪左右的法国教堂,最开始是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打一种类似小球的物体作为消遣,大概可以理解为上班摸鱼。后来这种活动逐渐传到法国宫廷,成为贵族之间的娱乐。
13世纪末钟表被发明,这玩意儿平民一般接触不到,贵族们刚好就用它来记分。每得一球把指针拨一个刻度,也就是15分钟,谁先让指针转满一圈就算获胜。如果一方得到45分后,对手又追上来,那就双方都回调一个刻度,这样就避免了钟表转满一圈时,还没出现净胜两球的情况。是不是有点像如今网球比赛中AD一方如果被追平,那双方就都得回调到40分。那为何钟表刻度上的45现在变成了40呢?
14世纪中叶,法国王储将网球游戏传授给英国国王亨利五世,此后便在代英流行起来。我们都知道英法是百年的好兄弟。英国就觉得法国人到底是不够聪明。虽然不那么方便,可无奈人家是英法的传统项目创始人,就认准了这套模式,谁劝也没用。要我说英国人还是不够省事儿,建议你学学汉语。我们有个汉字叫做正,写起来十分简单,就一竖一横,凑够五发可以重新写,这不比15、30、40、AD简单多了。